心功能是臨床診斷、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據。如何準確預測藥物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是降低臨床心血管用藥風險和提高心血管新藥研發效率的關鍵
斑馬魚的心臟類似人的心臟,斑馬魚胚胎透明可以直接觀察到藥物對其體內器官的療效或毒性作用,與傳統的大小鼠模型相比,斑馬魚模型的藥物實驗用藥量少、周期短、易觀察,在藥物心血管安全性評價和心臟保護活性篩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我們先利用斑馬魚摸索致畸藥物的濃度,再通過拯救藥物在斑馬魚身上的治療效果,評價藥物對心臟毒性的保護作用。
實驗方法
選取野生型成魚進行配魚,24 hpf的魚卵進行加藥處理
實驗結果
不同時間不同濃度藥物所致斑馬魚的死亡率和破膜率的統計
摸索出能達到最大的致畸效果且較少死亡的藥物濃度
實驗目的
利用斑馬魚模型評價藥物對心臟毒性保護作
選取心臟綠色熒光成魚進行配魚,取24 hpf的魚卵,篩選出有熒光表型的健康魚卵,進行分組給藥處理。(最佳致畸濃度藥物+中、低、高濃度拯救藥物)
給藥處理96 h后,將各組斑馬魚按畸形嚴重程度分為正常、輕微表型和嚴重表型三類,統計各組中各類表型的占比。
三組實驗組都體現了該藥物對心臟毒性的保護作用,在各組中隨機選取魚苗統計熒光信號,其中中濃度實驗組的治療效果最好。